1. 執行功能論文篩選3/16交
2. Working memory評估工具論文篩選(預定工作天3/19~3/26)
3. 大三臨床實習醫院聯繫、行政程序
4. 課程事務協助
chiachi nie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CDVT, CPDT, SDMT試評注意事項
3/4 10:00 CDVT, CPDT, SDMT試評 與莞薈學姐、沛綺學姐
CDVT
1. 正式開始前不需要再說一次指導語,只需稍微提醒「和剛才(練習題時)一樣」,並盡量確保受試者於練習時即瞭解規則。
2. 一開始問病人想聽國語或台語版本。於受測者資料中慣用語言部分選取台語,之後會播放台語說明。
SDMT
1. 病人可能會有易誤觸螢幕的狀況,前面練習時觀察病人的手勢,並於該時就提醒病人。
2. 住院病人容易坐姿會下滑,除了施測前的口語提醒,必要時可利用墊毛巾等方式幫助病人維持較好的坐姿。
3. 此測驗需測三次。
4. 若病人理解規則困難,可再跳回前面的練習題,避免病人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正式施測。
CPDT
1. 可用手指引導受測者瞭解規則,如指著「請看示範」讓受測者先觀看電腦示範,而不會看著圓圈就會想點。
2. 於說明時加重關鍵字的語氣,如:燈會亮,「先看」燈亮的位置,看完「再按」。
整體注意事項
1. 於評估前可先提醒手機關靜音,避免影響之後的評估過程。
2. 三個測驗皆不用主動給病人看結果。
3. 盡量可使用病人較熟悉的語言。
4. 三個測驗的順序為隨機(抽籤決定)。
CDVT
1. 正式開始前不需要再說一次指導語,只需稍微提醒「和剛才(練習題時)一樣」,並盡量確保受試者於練習時即瞭解規則。
2. 一開始問病人想聽國語或台語版本。於受測者資料中慣用語言部分選取台語,之後會播放台語說明。
SDMT
1. 病人可能會有易誤觸螢幕的狀況,前面練習時觀察病人的手勢,並於該時就提醒病人。
2. 住院病人容易坐姿會下滑,除了施測前的口語提醒,必要時可利用墊毛巾等方式幫助病人維持較好的坐姿。
3. 此測驗需測三次。
4. 若病人理解規則困難,可再跳回前面的練習題,避免病人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正式施測。
CPDT
1. 可用手指引導受測者瞭解規則,如指著「請看示範」讓受測者先觀看電腦示範,而不會看著圓圈就會想點。
2. 於說明時加重關鍵字的語氣,如:燈會亮,「先看」燈亮的位置,看完「再按」。
整體注意事項
1. 於評估前可先提醒手機關靜音,避免影響之後的評估過程。
2. 三個測驗皆不用主動給病人看結果。
3. 盡量可使用病人較熟悉的語言。
4. 三個測驗的順序為隨機(抽籤決定)。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3/2~3/6任務
1. 薛老師升等資料全部整理送件 (3/2上午)
2. 薛老師課程準備
3. 大三實習公文進度確認及相關事宜準備
4. 準備CDVT、CPDT和SDMT三個評估工具,3/4 10:00與莞薈學姐、沛綺學姐試評。
5. 準備BISS,下週三3/11 9:30試評,與莞薈學姐、沛綺學姐。
2. 薛老師課程準備
3. 大三實習公文進度確認及相關事宜準備
4. 準備CDVT、CPDT和SDMT三個評估工具,3/4 10:00與莞薈學姐、沛綺學姐試評。
5. 準備BISS,下週三3/11 9:30試評,與莞薈學姐、沛綺學姐。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2/24~2/26任務
1. 薛老師教師升等資料整理、準備送交
2. 熟悉評估工具及收案流程
3. 向恭宏、莞薈確認之後收案事宜
4. 大三學生實習行政流程
5. 協助薛老師課程相關事宜
6. 與沛綺約下週(3/2~3/6)的試評時間
2. 熟悉評估工具及收案流程
3. 向恭宏、莞薈確認之後收案事宜
4. 大三學生實習行政流程
5. 協助薛老師課程相關事宜
6. 與沛綺約下週(3/2~3/6)的試評時間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2/10討論
1. 於臨床為何無使用標準化的評估工具評估病人在心智推理能力的進展?
目前仍較重視治療,療效驗證為顯學,但評估工具為基礎所在,才能關注並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進而才能去知道療效。如我們給病人衛教,是不是應該先了解病人的認知,依他的能力給予適當的介入,這樣才是有效率的方式。
2. 不同人種間情緒判讀之差異?
不僅是不同人種,不同文化即有差別,而差別又須要看差別的程度為多少,將西方的評估工具用到東方文化上會打多少的折扣。面對這問題後又有兩個選項去選擇,是該一樣去使用,但對於評估結果採較保守的態度,抑或是將該評估工具進行調整再使用,這又會是耗時甚長的大工程。
3. 評估工具當初的設計想法?
可以找到,找當初作者第一篇的相關文章,若找不到可請士捷或千瑀幫忙,並補充blog中該評估工具的選項內容、計分方式等重點。
4. 評估工具的操作
需要實務的練習,精神方面找沛綺和莞薈,中風的可找恭宏。
目前仍較重視治療,療效驗證為顯學,但評估工具為基礎所在,才能關注並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進而才能去知道療效。如我們給病人衛教,是不是應該先了解病人的認知,依他的能力給予適當的介入,這樣才是有效率的方式。
2. 不同人種間情緒判讀之差異?
不僅是不同人種,不同文化即有差別,而差別又須要看差別的程度為多少,將西方的評估工具用到東方文化上會打多少的折扣。面對這問題後又有兩個選項去選擇,是該一樣去使用,但對於評估結果採較保守的態度,抑或是將該評估工具進行調整再使用,這又會是耗時甚長的大工程。
3. 評估工具當初的設計想法?
可以找到,找當初作者第一篇的相關文章,若找不到可請士捷或千瑀幫忙,並補充blog中該評估工具的選項內容、計分方式等重點。
4. 評估工具的操作
需要實務的練習,精神方面找沛綺和莞薈,中風的可找恭宏。
訂閱:
文章 (Atom)